
🎯 核心要点 (TL;DR)
- 问题起源:开发者在MCP Dev Days活动中看到使用MCP实现代理间通信,引发对A2A和MCP关系的疑问
- 社区观点:MCP专注工具标准化,A2A专注代理间通信,两者解决不同层面问题
- 实际差异:MCP是"工具的标准化",A2A是"代理间协作的标准化"
- 生态现状:MCP有更多可用服务器,A2A设计更完善但缺乏实际代理实现
- 未来展望:两者可能互补使用,而非直接竞争
目录
讨论背景
这个讨论源于一位开发者观看了MCP Dev Days活动(Microsoft Reactor事件)后的疑问。在该活动中,演示了使用Model Context Protocol (MCP)而非A2A来实现代理间通信的解决方案。
💡 讨论起点 "这引发了一些问题:A2A和MCP在代理间通信方面如何关联?两个社区是否在解决同样的问题?"
提出的核心问题
- A2A和MCP在代理间通信方面如何关联?
- 两个社区(A2A和MCP)是否在解决同样的问题?
- 是否需要两个框架,还是它们会在某个时候合并?
- 这更像是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友好竞争"吗?
社区专家观点分析
观点一:工具标准化的演进历程
一位社区专家详细解释了从"工具"概念到MCP标准化的发展过程:
工具调用的起源
用户问:"今天比特币的价格是多少"
LLM推理:"嗯,我应该在网上查一下。哦,我有search_internet工具可以用!让我调用它"
标准化的必要性
⚠️ 早期问题 "这里变得混乱:没有标准化。每个人都在重新发明轮子,工具与特定代码库紧密耦合。很少有可重用性和通信协议、认证等的一致方法。"
MCP的解决方案
MCP定义了:
- 传输协议(最初是stdio和SSE,现在是流式HTTP)
- 认证模式
- 消息格式
✅ MCP的价值 "这种标准化使MCP起飞。突然间,'工具'变成了可重用的即插即用组件——就像AI的USB。"
观点二:A2A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
同一专家指出A2A处理的是完全不同的挑战:
A2A的关注点:
- 自主代理如何相互通信
- 如何发现对等体?
- 如何宣传能力?
- 如何处理异步操作?
A2A解决的具体问题:
- 服务发现
- 能力协商
- 流式双向通信
- 长时间运行任务的webhook模式
- 消息路由
💡 核心区别总结
- MCP标准化代理如何使用工具(使它们可共享和可重用)
- A2A标准化代理如何相互交流
- MCP是关于代理到工具的交互;A2A是关于代理到代理的协作
观点三:技术本质的思考
另一位参与者提出了更深层的技术观点:
🤔 技术本质 "这就是事情开始感觉有些多余的地方。在核心层面,我们真正谈论的只是API集合、网络协议、持久化机制、队列、缓存层等等——现有技术被组合在一起并标记为'Agentic'。"
关键洞察:
- 本质上,它们仍然是API和支持基础设施
- 用于管理状态、持久化、通信等
- 与大型语言模型这个"真正的魔法制造者"进行交互
MCP与A2A的本质区别
设计哲学差异
基于社区讨论,一位深度参与者总结了两者的根本差异:
方面 | MCP | A2A |
---|---|---|
原始设计目标 | 连接AI助手到现有工具和系统 | 代理间直接通信 |
互操作性类型 | 机械互操作性 | 语义互操作性 |
关注焦点 | 结构化工具调用的标准化 | 意图对齐和能力协商 |
代理处理方式 | 将代理视为MCP工具 | 原生的代理间通信 |
机械互操作性 vs 语义互操作性
MCP的机械互操作性:
- 专注于结构化的输入/输出模式
- LLM负责生成符合模式的输入
- 标准化工具暴露能力的方式
A2A的语义互操作性:
- 关注代理意图的对齐
- 使用AgentCard、AgentSkill等概念
- 声明式能力发现
- 建立共享的语义基础
✅ 长期观点 "如果我们假设代理将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在信任边界下执行开放式任务,那么我相信A2A框架——强调意义、委托和意图——为代理间协调提供了更直接的基础。"
开发者实践经验
实际开发体验对比
一位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参与者分享了对比观察:
MCP开发体验:
- 已开发多个MCP服务器
- 生态系统相对成熟
- 有许多可用的MCP服务器
A2A评估:
- 阅读了大量A2A相关文章
- 认为A2A在架构到实现方面设计更完善
- 但目前还没有可工作的代理实现
⚠️ 时机问题 "总体而言,我认为A2A是更好的设计...然而,现在有许多可用的MCP服务器,而A2A还没有可工作的代理——这真的是时机问题。因此,MCP生态系统比A2A大得多。"
通用代理的挑战
讨论中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
通用代理的疑问:
- 如果通用代理确实有效,那么MCP已经足够了
- Claude代码的子代理实现采用通用代理方法
- 只需要自定义系统提示和独立运行时环境
- 不需要真正独立的代理
原因分析:
- 所有内容共享相同的代码库上下文
- 从聊天机器人开始,最热门的用例是AI编程
- 下一步会是多代理应用吗?
架构选择考虑
何时选择MCP
基于讨论内容,MCP适合:
- 需要标准化工具调用的场景
- 希望工具可重用和即插即用
- 代理主要与外部工具交互
- 需要利用现有丰富的MCP生态
何时考虑A2A
A2A更适合:
- 需要复杂的代理间协作
- 处理开放式任务和意图协商
- 跨信任边界的代理通信
- 长期的语义对齐需求
混合使用可能性
💡 实用建议 讨论中暗示,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并非互斥。可以考虑在同一系统中:
- 使用MCP处理标准化工具调用
- 使用A2A处理高级代理协作
🤔 常见问题解答
Q: A2A和MCP是否在解决同样的问题?
A: 根据社区讨论,不是。MCP专注于代理-工具交互的标准化,而A2A专注于代理-代理通信的标准化。它们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
Q: 为什么MCP生态系统比A2A大?
A: 主要是时机问题。MCP已经有许多可用的服务器实现,而A2A虽然设计更完善,但还缺乏可工作的代理实现。
Q: 两个协议会合并吗?
A: 基于讨论,更可能的情况是两者在不同场景下互补使用,而非直接合并。它们解决的核心问题不同。
Q: 如何选择使用哪个协议?
A: 根据讨论建议:
- 如果主要需求是工具标准化和重用,选择MCP
- 如果需要复杂的代理间协作和语义对齐,考虑A2A
- 在复杂系统中,两者可能需要结合使用
总结与展望
社区共识
基于这次深度讨论,社区对A2A和MCP关系的主要共识包括:
- 不同层面的问题:两者解决AI系统中不同层面的标准化需求
- 互补而非竞争:更可能是互补关系,而非直接竞争
- 发展阶段不同:MCP生态更成熟,A2A理论更完善
- 选择基于需求: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协议
未来发展方向
讨论暗示的未来趋势:
- MCP将继续在工具标准化方面发展
- A2A需要更多实际实现来验证其设计理念
- 可能出现结合两者优势的更高层抽象
- 多代理应用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领域
✅ 实用建议 对于开发者而言,理解两者的本质区别比选择"正确"的协议更重要。在实际项目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灵活使用或组合这些协议。
本文基于GitHub上A2A项目讨论区的真实开发者讨论整理,反映了社区对这两个协议关系的深度思考和实践经验。